在芬蘭,打造夢想木屋

我們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親手打造一間屬於自己的木屋,就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芬蘭人的木屋夢。

還未移居北歐之前,小木屋總讓我聯想到歐洲美好雅緻的生活情調,移居到芬蘭之後才發現,這裡的木屋與想像中的木屋不同,少了一份典雅,卻多了一份簡單與原樸,因為對森林之國的人們來說,木頭是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建材,蓋木屋不是為了追求優雅情趣,而是每日生活中,遮風擋雪避寒的實際需要。

木屋,現代人生夢想

芬蘭人有一句話說:「紅色小屋與馬鈴薯田」,簡單直接的俗語,道出的是傳統農業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渴望,只要有一間自己的小屋,和一片可以種馬鈴薯的田地,生活家園就有了輪廊。現在越來越多人移居城市,住進公寓,建材的選擇也十分多樣,木屋不再是生活中的必須,卻繼續成為人們,夢想實現的起點。

(上圖:田野間晒穀物的小屋;下圖:城市中的木屋群)

僅管木屋可以買現成的,也可以請人蓋,很多芬蘭人都堅持要自己動手,哪怕只參與其中一部分也好,也許是來自傳統手工生活的薰陶,也許是親手建屋的成就感無可取代,無論多麼費時費力,夢想建屋的人們也當它是享受。

親手打造一間木屋可是個大工程,花一兩年時間興建也是常事,於是許多芬蘭人的週末休閒娛樂就是「蓋木屋」,將所有假日與下班時間,都拿去蓋房子做體力勞動,還樂在其中。

(圖:興建到一半的木屋)

選木屋如選咖啡?

工業社會裡,也出現了許多木屋服務業,提供各種方便選擇。最流行的建屋方案裡,只要選出喜歡的木屋式樣,決定顏色、質材、房間的區隔方式等細節,房屋公司就會把整棟木屋模型搬到你家土地上興建,連牆壁和屋瓦也一起建好,由於基本模板事先都已組好,因此更為經濟快速。

(圖:經濟方便興建快速的模型木屋)

先生形容這種因應現代生活而生的木屋服務:「這有點像你們去買星巴克咖啡一樣,有各種咖啡組合任君選擇,選好咖啡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加糖或加其它調味料,我們的木屋服務也是讓人先選基本模型,再針對細部的設計規畫加以調整選擇。雖然這樣的模型木屋少了特色,卻跟星巴克咖啡一樣,形式標準化,對很多人來說,經濟方便。」

將選木屋喻為選咖啡,也許一時難以想像,然而地廣人稀、生活消費服務比不上台灣便利的芬蘭,木屋服務業倒是很多,相關的選擇、雜誌、展覽琳瑯滿目,顯然木屋在人們生活中有著重要意義,這樣的比喻,也似乎有幾分道理。

一瓦一木中,打造家園

僅管有方便的標準木屋模型可以選擇,許多人仍然寧願花更多金錢時間,只為建造自己獨特的木屋,無論是哪一種建屋方案,自己蓋房子都不輕鬆,因為整個建屋計畫不只是那木屋,還包括選地買地、造基石、接水電、蓋房子、牆壁地板庭院等,各項工程費時費力,有如是與自己進行一場耐力長跑賽,對怕麻煩的人來說,把時間金錢拿來買間公寓,租別人的木屋度假,或許反而方便省事。

(圖:夏季度假小屋桑拿房)

然而,如果說租個度假木屋是浪漫享受,那麼親手蓋一間木屋給自己住,就是生活夢想的實踐,要築夢就要先耕耘,一瓦一木都需要時間投注,只有從時間與精力的付出裡,才能體會親手建設家園的踏實,同時也暫時抽離工業社會的生活步調,重新與傳統的自然生活方式聯結,原來時代改變,人們的夢想始終相去不遠,建一棟木屋,不僅是用雙手為自己帶來幸福,也是一個家的夢想完成吧。

(鄉間的住家木屋)

(芬蘭人的夏季小屋)

本文原刊登於中時居家周報專欄

同系列:北歐生活與設計專欄

*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可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延伸閱讀: 

在芬蘭,打造夢想木屋原刊登於「中時居家週報的北歐居家專欄」,延伸閱讀其它同專欄文章:

租一塊療癒菜園,當城市農夫

芬蘭遊戲木屋開門,小孩當家

一只花瓶,驚見生活美

體驗北歐仲夏魔力

芬蘭設計,將樹林請進屋

租一塊療癒菜園,當城市農夫

從芬蘭混搭餐具設計,思考生活

芬蘭環保:舊物品新想像

北歐春天,在花草傳說啤酒中復活

彩色織品,讓北歐亮起來

聊搜集:芬蘭人眾裡尋找一只杯

手工生活的簡單幸福

在北歐,為鳥兒造家

家:冰雪中的溫柔堡壘

芬蘭住屋奇想:貝殼房與葉子屋

40 Replies to “在芬蘭,打造夢想木屋”

  1. 木屋,就是很溫馨的感覺
    也許是國家地質的關係,台灣氣侯潮溼不適合
    國外就很適合,台灣大概只能蓋像渡假小屋那樣

  2. 您好
    感謝你的精闢的文字與分享

    這篇讓我勾起老家翻新的計畫
    傳統的閩式房屋 泥土磚打造的

    有看過在斗六將老屋翻新的例子
    讓我心生嚮往
    而老屋代表著我的童年
    種種生活點滴與回憶
    到現在夏天的晚上,還是會在老屋前的廣場納涼
    看著滿天的星星,聽著阿媽年輕的故事

    不過父親卻不是這麼認為
    他是以商人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老家
    以後應該打掉重建成一般的透天厝

    同時也打掉老家的意義

  3. 不過是幾十年間,已經愈來愈少人會自建木屋。我喜歡在挪威那些自製的小木屋,四方的,不是傳統的,鬆上深棕色的。

  4. Dear 北歐
    看這這些木屋,想著你做些紀錄的行腳
    心中泛起一些對家油然的踏實感
    人生終極不就尋找一個,屬於自己最完美的避風港!
    相信北歐有ㄧ天完成屬於你們的夢中木屋
    一定非常的充滿溫馨~
    木頭,果然是ㄧ種非常令人感到溫暖貼心的材質~
    *^_^*
    朵拉

  5. 嗯,打造夢想木屋某種層面反映了人們「身在都市,嚮往鄉間」的意念,如何實現這種夢田尋覓之旅,之前也跟游牧上班族的版主Fred簡單討論過,因為我的雙親大人也是夢田實踐者之一。就把當時的部分討論分享給大家看看,內容有點長喔-:)

    我周遭一些四十世代上下的友人(都是夫妻檔)在實現「尋夢」目標的做法上,因為家庭成員與工作型態的不同,而多有差異。有人在車程一個多小時之遙的鄉間,租地體驗農作,夫妻倆在周末假日遠離台北都會;像是切換開關般,啪一聲轉換生活步調與空間環境。有人舉家遷居到宜蘭平原,但男主人每日通勤到台北工作,小孩念當地的私立小學;生活在令人稱羨的好山好水處,卻仍利用都會較優渥的經濟物質特點。

    那我的雙親呢?因為有機會(至少在初始的那幾年)近距離觀察雙親大人的築夢之旅,我認為他們採取的算是一種「離塵不離城」,而非「離鄉背井」的策略。

    怎麼說呢?因為他們不是徹底遷離長久居住的地方,離鄉背井搬到一個全然莫生的地方,而是在離風城老家僅30分鐘車程的果園山坡地(從大範圍的地形而言,應該是山谷),延伸闢建一處農莊。於是,既有的人際網絡、生活供應鏈—從飲食、醫療、社交活動到親友探訪等—都幾乎沒有中斷,仍然能以快速且經濟的方式輕鬆取得。

    另一方面,他們也適度與當地的客家聚落建立友好關係,把他們的美食好物引介到原有的生活圈。就某種角度而言,已屆七十高齡的雙親為自己與他們的親友,開創了一扇退休生活的新視窗,以一種健康的、多變的方式,精采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6. 石金水,
    🙂

    angellayla,
    我本來也這麼想,後來老公調教才知道,其實台灣不會不適合耶,芬蘭原木屋,已經輸向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喲。

    Roy,
    我可以體會。。能從老舊屋宅裡看到它的價值,又願意花更多心力整修保存它,這樣的珍惜之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又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考量…還是祝福你,這個計劃有一天可以順利開始了。

    小奧,
    你說的挪威四方小屋,是像那些在峽灣谷地間常看到的小屋嗎? 印象中挪威的小屋跟芬蘭很不一樣耶。。

    朵拉,
    我也希望我們開始,踏實築夢。:)
    以前對木屋只是幻想它的情調,到了芬蘭才發現,喔,住的木屋原來真的是可以這樣「蓋」起來的呀。

    echotpe,
    不長不長,儘管分享,很感謝哩! 🙂
    你的雙親大人,已經實現著自己的夢田了,真是讓人羨慕,而且這是一種很踏實又平衡的生活方式,他們真的很懂得生活,那樣的退休景致相信也讓許多人嚮往。

    羅賓衷,
    我呀,還早呢,首要目標是先蓋一棟住的木屋,然後裡面一定會有桑拿~:)

    蘋果樹,
    呵呵,你們那綠陽丘陵上的小屋和美好的花園,也是我想要的啊! 🙂

    chanling,
    是呀,這是好多人的夢想,不過過程也蠻辛苦的,也聽說過不少人一開始想得太美,結果中途放棄哩,不過這以城市人居多,鄉下的人倒總能一棟棟地把屋蓋好呢。

    kite,
    謝謝你的祝福,我該來計畫計畫了。。:)

  7. 啊~好羨慕ㄡ,可以自己蓋木屋的人.
    想起我和老公渡蜜月時,兩個人在梵蒂岡教廷旁小巷裡的一家黑店吃午餐,我談起以後的計畫之一就是在北歐弄個小木屋,然後把兩人的爸媽都接去那裡渡假;小木屋蓋在湖上,若是要釣魚的話,也不用出去了,就直接在小木屋的地板上挖個洞就可以垂釣了…兩個人講得好感動,竟然涕泗縱橫….@@
    ㄟ,在渡蜜月也,為什麼可以這麼感動啊?!
    因為老公被我的孝心感動了,他說就算不能實現,我有這個心就好了,然後,就兩個人眼淚鼻涕的…噁~
    是說因為北歐的小木屋太吸引人了,能夠有動親手蓋的木屋,那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8. BIRGIT,
    啊~你們夫妻倆真是太可愛了,能這樣兩個一起感動到涕泗縱橫,真是幸福,呵呵!
    也要謝謝你的分享哩,光是有這樣的心意,不管你們將來夢想中的小木屋蓋在哪,相信都會是件溫馨的人生樂事!

  9. 好羨慕,每次來這邊看,都有許多讓我羨慕不已的事情發生,
    從鳥屋、木屋,都是我夢想的事情耶!

    下次你們會不會建造起樹屋,這應該是許多小孩子的天堂^^

  10. Andy Liu,
    呵呵,你也喜歡大自然,所以也會很喜歡建木屋、鳥屋。。:) 木屋可能麻煩點,鳥屋倒不難,可以動手嘗試囉~ 🙂
    樹屋呀,哈,好玩的點子~ ^^

  11. 我想要倒數第二間,
    平時種菜,還想種櫻花樹,
    鬱金香,薰衣草,大波斯菊,
    楓樹……
    然後波波可以在旁邊散步挖土,
    哎,做夢中~

  12. 魚園丁

    那土地的取得如何呢?會很困難嗎?

    芬蘭的木屋還是很精緻的,本以為是原木搭建而成的木屋
    有著粗獷的外表,內裏有著原木的香味,配上火爐煙囪
    我個人是蠻喜歡這種木屋的

    我發現芬蘭的木屋屋頂的樣式都很特殊,想必考量到冬天積雪的問題
    不讓積雪堆在房頂上,能很快地就滑到地面,減少屋頂的損失
    像二年前的北海道的暴風雪,連下數週,很多房屋的屋頂被壓垮
    還有很多人到屋頂上除厚厚的積雪而摔落下來受傷或死亡
    真的想像不到那種雪下不停所帶來的恐懼啊!

    還有蓋木屋需要準備多少的扣扣啊??最基本型的,不要豪華型的.
    希望不久的將來,你們可以有一間自己蓋的木屋唷.

    angel (http://www.wretch.cc/blog/angelsah)

  13. angel,

    土地的取得難不難,就要看地在哪裡,一般來說應該沒什麼難,只是是否符合自己經濟考量與方便性的需求罷了。
    其實你說的那種原木老木屋,這裡也是有的呀,你觀察很細膩那,屋頂如何設計好讓雪不會積在上面,確實是很重要的一環考量。
    蓋木屋要多少呀,光是買package應該還好,但是要考量的是,地買在哪裡,多少錢,是買package還是自己蓋,蓋多大,人工要請多少還是通通自己來,等等,都不一定的呢。

  14. 我的侄兒娶了一位美國女孩
    現在正在麻州蓋自己的夢想之屋
    也是自己買地,設計,請工人做,部分DIY
    非常有意思。不過他們是哈日族
    特地從台灣訂製榻榻米做和室
    也是在鄉間,電腦採撥接上網
    聽聞馬友友也住附近呢?
    還有熊,鹿及野兔出沒
    夜不閉戶,車子不須上鎖
    種種敘述,都讓身在台灣的我們
    既羨慕又妒忌
    北歐
    你也蓋個房子吧!
    可以請問你主修哪個科系嗎?
    非常喜歡你的文字!

  15. 真的很佩服芬兰人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决心!
    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更多的人把买现成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提到自己亲手做反而会惊叹一番。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动手的习惯,起码到四季这里来的朋友们能够这样,我们一起努力!

  16. ann,
    你侄子的生活,聽起來也很讓人羨慕呀,馬友友住附近,那是不是可以常聞樂聲呢~:)
    我的背景很廣,感覺上好像沒什麼「主修」可以含括,東修一點西修一點,總之,都是人文社會傳播藝術相關的領域囉。
    也謝謝你的稱讚,有空常來坐!

    夏虫,
    對呀,所以芬蘭人才像是高科技國的原始人,傳統生活方式延續至今,在加快的工業社會裡,更是人們的響往呢!對來自快速度城市的我來說,就像是重新學習生活了。

  17. 我也是木屋愛好者,只是相關的資訊好少,有那裡能找到更多木屋的資訊,包括材料如何計價,結構的穩固性,已經在找地的我希望夢想能早日實現
    在這裡也祝大家早日完成夢想

  18. 鄉下人,
    我自己也還不是很懂,希望以後能在蓋自己的木屋過程中,慢慢把這些相關知識都學起來,邊學邊做,一定很有趣,將來有機會,再分享了,也先祝你早日,夢想成真哦!

  19. 你好
    那間 夏季度假小屋桑拿房 真讓人想進去看看呢!!
    希望可以繼續看見妳的作品唷
    regards
    Emily Chuang

  20. 上面您提到木屋已輸向全世界,包括台灣,請問有網站嗎??還是我可以搜尋甚麼關鍵字嗎??謝謝你喔

  21. Ruby
    幾年前芬蘭木屋公司Honka似乎曾在台灣有一些活動,但是這幾年比較沒再聽說。我先生服務的Finnlamelli,也曾銷售木屋到台灣,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可以把他的聯絡方式給你,讓你和他聯絡。

  22. 妳好
    我是個木工.現正在苗栗幫人蓋一幢木屋.也是 Finnlamelli 的.只是材料都是屋主直接由芬蘭引進?可以把聯絡方式給我嗎?我想了解一下它有那些樣式?大小?能寄一份目錄給我嗎?因我有一塊地.早想蓋間木屋來住. 謝謝妳了

  23. 凃女士,您好,我是中华木结构网的pflines,我们网站主要关注于木结构房屋相关的建造技术。 您的这篇文章我读了,感觉非常不错,请问可否转载至我们网站,我们会在文章显要位置注明版权来源和出处,请问可否允许?您意下如何?pflines@yahoo.com.c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