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個用手的年代 – 芬蘭工藝的故事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這幾年來,芬蘭設計開始在華人地區受到更多注目,那簡約、人性、實用、環保的特質也為人所欣賞,在我眼中,這些特質其實與傳統的手工藝與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我一直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傳統工藝在芬蘭現代設計中扮演的角色,前一陣子正好在印刻雜誌的文化專刊的邀稿下,就寫了這篇文章,從中試著理解芬蘭手工藝與設計文化的關係,或許可以讓人有更深一層的省思。

芬蘭西部的南奧斯楚波士尼亞(South Ostrobothnia)地區,是全芬蘭手工藝最發達之地,我來到當地手工藝推廣藝術中心拜訪,館長帶領我走進芬蘭工藝的時空隧道,說起一個又一個傳統工藝的故事:

手工藝中心裡,處處掛著紙纖做成的裝飾品
手工藝中心裡,處處掛著紙纖做成的裝飾品

「從前窮苦的芬蘭人沒錢買鞋,就把身邊最易於取得的材質- 木頭、紙,拿來做成紙纖製鞋,如今紙纖成了現代工藝品的好材料,同時還是芬蘭當代設計品牌- Woodnotes的使用質材。」

「像這個用鐵絲做成的戳孔器,從前我們都用它在麵包上戳幾個孔讓它透氣。現在人們則用同樣的材料,作成首飾和家居裝飾品。」

「窮困時,我們學會用白樺樹皮做麵包,到泥土中挖出松樹根做用品,別看成品小,要用手挖土還要製作,可要花上很多的工夫與時間啊!」

只見白樺樹的皮、松樹的根、夏日湖邊的水草,都可以在巧手下化成美麗工藝,讓人讚嘆之餘,也開始體會到,那用手挖掘編纏的過程,既養成了一份專注,也反映了依賴自然存活的現實,芬蘭人曾有的窮苦,化成的是每一個工藝品背後的力量,同時也成為芬蘭當代設計蘊含的文化歷史。

用白樺樹的樹皮所做成的刺蝟裝飾品
用白樺樹的樹皮所做成的刺蝟裝飾品

很多傳統工藝用品的背後,都是生活的故事,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晉身設計品。

芬蘭人的傳統家居羊毛鞋,如今有年輕設計師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

傳統的獵刀,人們拿來割草、切菜、刻木、獵禽,實用之餘,如今也是珍貴工藝,很多設計大師都曾設計獵刀;

工藝中心最受歡迎的地方禮品 – 手提錫製燭台,靈感則來自地方上的生活史: 兩百年前婦女上教堂時,因為沒有暖氣,會提個燭台放在裙邊暖和自己,如今的設計師與工藝家,以生活史為靈感,從古燭台的造型出發創造出的現代燭台,就因承載曾有的生活風景而美麗。

手工藝中心裡還有許多把彩色座椅,原來都是市議會裡的用椅,因陳舊而淘汰後,工藝中心的學生們拿來修磨上色上光,就讓舊椅子重生。家具與桌椅繕修技術,如今也成為許多芬蘭人的休閒嗜好,那是一份珍惜物資之心,也是手工的快樂。

在手工藝中心裡獲得新生的美麗彩椅
在手工藝中心裡獲得新生的美麗彩椅,看得出來嗎? 這些以前都是要被丟棄的舊椅子。

從手工藝蘊含的文化生活故事出發,更讓人理解當代設計與傳統工藝密不可分的關係:

芬蘭的設計師以重視材質、珍惜材質、也致力於研究材質聞名,而這樣的理念,從那食衣住行都「靠天吃飯」,生活物資都來自森林與泥土的時代就已奠基;

芬蘭設計中的自然,不僅是形貌,更是精神,因為他們從生活經驗中知道,人離不開自然,唯有與自然共生,才能存活;

芬蘭的設計師重視環保,不是因為趨勢流行,而是從困苦的生活中代代相傳的生活觀。不環保、不一物多用、不動手創造生活之必須,芬蘭人如何能生存到今日?

於是,那尊重自然、珍惜材質,一物多用、廢物再生的設計精神, 也許一開始是物質缺乏下「不得不」的適應,如今從生活到設計,早已成為人們的價值觀。

用松樹的根所做成的美麗工藝品
用松樹的根所做成的美麗工藝品

設計在這裡的初心,就是解決生活的問題。

芬蘭的經典設計大師,都曾設計給一般人民使用的日用品,而今日的年輕設計師,也常使用傳統自然材質來創新,飽含生活精神的設計品,與從專注中焠鍊出的美感,又繼續薰陶著每一個芬蘭人,讓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不斷雙向浸潤而益相滋長豐富。年輕一輩的設計師,哪怕設計語言不盡相同,作品中對環境的關懷、對人本的關注、對材質實驗的用心、與設計本就該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始終如一。這一切並非憑空誕生,也不是追隨潮流的結果,而是從生活記憶中,一點一滴的傳承而來。

手工家用羊毛鞋
手工家用羊毛鞋

手工藝精神,還透過學校與社區教育及各種藝文活動傳承綿衍

芬蘭各大小鄉鎮都有手工藝中心,提供孩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不斷「用手創作」的機會。有些年輕孩童從中發現自己對工藝的興趣,進而選擇相關科系學習;有些老年人看到孫子孫女樂在工藝,也主動要求開辦新課程,工藝從來就不是藝術家或設計師的專利,而是全民都能擁有的嗜好與興趣。事實上,當一般的男女老少都能具備美感、懂得欣賞時,設計與工藝產業,也才有舞台,和未來的希望。

小朋友用湖邊水草做成的工藝品
小朋友用湖邊水草做成的工藝品

一如手工藝中心館長所說:「我們的手工技藝,能保存得這麼好,並擁有在地的特色,因為我們曾經什麼都沒有,只能自己動手做。手工藝的傳統,現在也是我們的驕傲。」聽到這裡讓人覺得,芬蘭人手工藝精神生生不息的背後,沒有什麼祕密,一切都是來自生活,珍惜傳統,認清自己,並不斷創造,貧困甚至可以是創造豐富的動力,也正是這份發自生活的踏實,讓今日的芬蘭設計,有她獨特的樣貌。

再回過頭來想想,芬蘭的工藝精神是什麼?我想,那是一種專注、珍惜、發展在地文化與歷史的態度,這是地方工藝發展的根本,更是需要透過教育與生活,向下紮根、向四周繁衍的文化力量,而那個用手的年代,從來沒有真正遠離。

從傳統燭台的故事出發再創作的錫罐燭台,是地方上受歡迎的禮品之一
從傳統燭台的故事出發再創作的錫罐燭台,是地方上受歡迎的禮品之一

註: 本文原發表於印刻文學雜誌11月份的文化專刊,所有文字與攝影/北歐四季

註2: 文中的手工藝中心,其實就在我家旁邊。:) 我三不五時就會去走走逛逛。今年五月初,公視青少年兒童節目「下課花路米」也前來拍攝手工藝中心,等播出時間確定後,我會在臉書專頁噗浪、和推特中通知大家,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觀賞。

註3: 這幾年來北歐設計如此受到歡迎,對我而言,設計品固然有趣,然而隨著時間的沉澱,我越來越覺得,傳統的手工藝品更是別有味道,也許手工藝品看起來不見得都很「精緻」,也不見得都是成為暢銷「商品」的料,然而,那裡頭有一份歲月沉澱下來的沉著與踏實之美。如果說很多芬蘭設計的背後,是傳統工藝的精神,那麼傳統工藝的背後,便都是生活的故事。真誠的設計,來自生活,從前如此,如今亦然。

* 請按此連結,加入北歐四季的臉書專頁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加入北歐四季的噗浪粉絲

加入北歐四季的推特 (最近開始和噗浪有所區隔,大部分的時候應該都不重覆了…)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台灣早期也有相當多的手工藝(或許也部分奠基於日本人統治時的推廣), 早期很多用品幾乎也可說是人人都會作.

就拿草屯的草鞋來說, 早年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會自己編草繩鞋來穿, 現在則已經變成一種需要傳承的傳統手工藝了.

在這個工業化已經過剩的年代, 人們似乎也回頭(亦或是嘗鮮) 過來找尋那手感的珍貴與獨一無二.

看到這些美麗的手工藝品!真的讓人有心動的感覺!!
我也很喜歡做手工的東西,現在也做起簡單的木工來了,
看來看去還是傳統工藝好阿~車子也是舊得好
謝謝分享這麼好的照片喔~~

北歐四季~~您好!
我是小典藏雜誌的主編張月鶯,
我們雜誌是一本兒童藝術與人文的雜誌,
網址:http://www.artouch.com/kids/
在9月號”線條”的主題中,
我們希望能藉此向小朋友介紹一些手工藝的藝術機構,
剛好在網路上搜尋到您分享芬蘭手工藝中心,
覺得您的觀點很好,此中心也有很多與線有關的編織類作品及其他手工藝,
不知是否能邀請您為我們的小讀者介紹此手工藝中心,以擴展他們的視野?
(4頁篇幅,約800字,圖片約8~12張)
如果您有興趣和意願,煩請您回應,
(信箱:artcokids@gmail.com)
我再詳細向您說明喔!
靜待您的佳音~~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