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隨記(二): 上海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如果說,我總是難免用歸鄉的心感受著台北,那麼對於上海,我就只是個置身事外、不帶感情的旅人。其實,連「旅人」都談不上,只是個匆匆的過客。

跟台北說再見後,我走進上海一周,其中只有兩個整天,人在上海,其它時間,總是忙著啟程,到另一個城市去;或是窩在家裡,洗去旅途中人擠人的氣味。

在上海「窩在家裡」,因為我確實是窩在「友人的家裡」。大學好友,慷慨的將公寓「讓出來」給我們睡,自己跑去借睡鄰居的公寓,也因此讓我們在上海一個美好的地段-靜安區,有了一個禮拜的「家」。

不知是否因為,我總是更喜歡當個「住下來的人」,勝過做個「旅人」,於是,在上海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我也沒有很努力的逛她的十里繁華、嘗她的萬國滋味、走她的洋街老巷、或是攝她的所有風采。大部分的時候,我更享受走出門,到「家」的對面買豆漿當早餐,感覺台灣和上海的豆漿店有什麼不同;每每結束外城行旅回到「家」時,也「懶得」拖著疲累的身子前往搜尋琳瑯滿目的美食餐廳,甘願在「自家」附近繞啊繞,看看一般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就好,吃一回早就吃過的上海台式餐廳「鹿港小鎮」也覺得滿意。

結果就是:名為旅了一周的上海,其實只去石庫門走一會、新天地坐一會、浦東與外灘逛一會,如此而已,還沒來得及看清她,就到了該離開她的時候,卻也不覺得有什麼可惜,反正有從城市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些樂趣,這樣,我就覺得可以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所以,先寫在前面,這篇文不是什麼上海風情的全記錄,相反的,一般該記的我大概都沒記,至多又只是我個人的心情隨記與淺上海印象罷了。

Shanghai

淺上海印象

我眼中初看到的上海,吐納著過去幾世代的故事,用身體全力展示曾有的歷史風華與正在蛻變中的未來,到處都是建設中的工地,到處是迎接明年世博的標語。

從機場坐巴士前往市區靜安寺站時,我好奇的看著窗外,只見洋房、老屋、帶著歐式風格的公寓、與現代高樓大廈交錯併置,路上既有汽車機車也有三輪車,老與舊、東與西,時代與風格在這裡用各種方式混溶,好似時空也可以隨意錯置。

而上海人民總是晾在窗外的衣褲,五顏六色隨風招搖,又自成一格為奇特的風景。

公車越過黃浦江時,我看著江上的船輪,心裡只覺得奇異:「這就是黃浦江嗎? 那個以前在港劇或電影裡,聽見看見的黃浦江?」 當那聽說與想像中的故事穿越時空,成了眼前的實景畫面時,感覺反而「不真實了起來」。

而後的幾天裡,我先後去了浦東,爬上專給觀光客看的88層金茂大廈看外灘;也去了外灘,爬上外灘三號的七樓吧台望浦東。對著上海淺淺一瞥,這的確是個有獨特性格及可看性的城市,卻不知怎麼地並不讓我驚艷,也許是因為,眼前的風景早已聽人說得太多,也不斷在雜誌報章上看見,於是親臨現場時,就只淡淡的覺得: 「哦~跟我想像的差不多啊。」東方明珠電視塔帶著有點突兀的霸氣,倒是那天傍晚,塔邊的雲彩實在美麗。

Shanghai

驚艷路標?

比起外灘與浦東的今昔榮景,其實我更喜歡的是上海平凡的路標。

對,就是馬路邊那種,標明這條是南京東路,那條是南京西路的,普通路標。

上海的路標,讓容易迷路也記不清路名的我覺得極為受用。我喜歡她在每個路標上,都清楚的標出東-西,或是南-北的做法。有時候,更大一點的路標還會標出:這條平行路前方的下一條、和再下一條,是什麼路,還有這條平行路的左邊和右邊垂直的,又各是什麼路,有如簡化的馬路地圖。

隨便一個路標,都能讓人對方位有所概念,多麼方便啊!只是,說路標是我最喜歡上海的一個「點」,會不會有很多人昏倒?

更詭異的是,我如此喜歡上海的路標,這幾天走下來,卻一。張。相。片。都。沒。照。

有時正要照,卻綠燈亮了要過馬路,有時正在下大雨,相機就懶得拿出來,更多時候是:總想著路標一定有機會照吧,然後上街晃盪時,就又自然的忘記這件事,離開後只能在心裡想著「我真喜歡上海的路標啊」,卻無法拿來示人!怎麼辦,沒照到路標,就放張我也喜歡的老郵筒吧。

Shanghai

火車站、公廁、紙

如果說上海有什麼地方,我真的不會想再去一次的,那就是火車站了。再確切一點的說:是火車北站,原因很簡單:人太多太亂。一周的時間,我顯然尚未能適應上海的人多。同樣是人多,在台北我的身體彷彿早就學會與環境配合的節奏,不用特別專注的走路,人再多也不會覺得太難走,在上海我就覺得舉步維艱,不知道是因為上海的人比台灣還要多出很多,還是因為我已經在安靜無人的芬蘭住得太久?

而人多,就以車站為最。好幾次,遇到人橫衝直撞、爭先恐後、粗魯插隊,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但是三不五時有人冷不防的從前方竄出,又搞不清楚到底是要往左還是往右前進,一直讓我有一種很難好好走路、或不知道如何才能悠然前行的感受。

上廁所,也是此行的一件小小麻煩事 — > 其實路邊公廁到處都是,只是我不喜歡去而已。唯一去上大眾公廁的經驗,是在火車站,廁所雖然有門,很多都無法正常關閉而如同無門,每每走進有著赤袒袒的潮溼並佈滿氣味的廁所,總讓人覺得有些緊蹦,好像得要小心翼翼的才能讓自己的乾淨衣褲全身而退。

大多數的公用廁所中都不提供衛生紙,餐廳也不是都習慣提供餐巾紙,這些讓我一時不甚適應的地方,倒也不見得就是人家不好,比方公廁,也許換個人就會覺得這種沒走多遠就有公廁的都市系統,可是極為方便的啊。

一如我在最前面所說的,這,不過是我非常個人的感受,和極為粗淺的上海印象罷了。

上海倒未因為這些公共衛生上的細節,在我眼前喪失魅力,當我對著火車站和公廁一次又一次的皺眉時,我也會對著方才所說的街上路標一次又一次的稱讚,及路段兩旁的梧桐樹大為讚歎:多美啊。大概天下任何地方都是如此,沒有絕對好壞的客觀標準,只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個人感受。

人都說,此時上海為了準備世博到處在施工實在難看,話雖不錯,不過這種外灘施工封閉的照片,大概也是很難在旅遊書上看到的真實吧?!(外灘封到明年三月,所以下圖這種景象只有明年三月前看得到哦,呵!)

Shanghai

在上海找台北?

在上海的某些路段,如果不去仔細看街名,不去聽身旁人說話的用語,以一個單純過客的角度,我竟會恍惚以為人還在台北。

在新天地附近,我有人在台北信義區附近的錯覺,只是上海的建築比較美而有特色;

走到人潮洶湧的南京東路,我剎那間以為我人在西門町的步行街,只是上海的路更長更大條。

總是有那麼些恍惚的瞬間,當然,深入細節馬上就會發現其中的異處,比方這裡更國際化、很多驚人的高樓、很多歐式公寓建築、洋房巷弄…然而總是有一些熟悉的氛團,三不五時冒出來。

也許,上海不見得有台北的氛團,然而人,總是容易用自己最接近的經驗,來消化並解讀眼前的新事物。對我而言,與上海最貼近的經驗是什麼,不用說,當然不會是芬蘭,那就是台北囉。

最常讓我馬上驚覺「這裡不是台北」的,除了建築物的不同外,就是「看不見的服務」

走進連鎖豆漿店,正想稱讚現代豆漿店似乎經營得有模有樣的時候,接下來遇上的服務過程,馬上差了一截,彷彿少了一些什麼沒有到位,有時是態度,有時是效率,有時是整體的流程順暢度,和一些無以名狀的、早已在另一個場景中習慣了的,卻又在此時不存在的東西。當然,這也是我(也許永遠不會公正)的角度。

連鎖豆漿店的蛋餅一咬下去,馬上讓人懷念起中學時在路上,隨便買來當早餐的蛋餅,並從此決定不在上海買任何蛋餅;同樣的,吃了一次上海的台式竹筍後,從此決定再也不要在這裡妄想台灣的綠竹筍滋味…說來說去,我畢竟是客觀不起來呀

其實心知肚明,人在上海不斷地與台灣的影子相遇,怎麼說都對上海不公平,應該忘掉台式飲食,去吃上海小吃才是王道吧。而這次的遺珠之憾,正是沒能去嘗嘗道地的上海小吃 (也許我會因為去嘗了它,才更喜歡上海呢?!)

沒去品嚐的原因,並不是在上海對台北念念不忘,而是台式「鹿港小鎮」就在我們家附近,旅途勞累又懶得再往外跑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是散散步兜到那裡去;此外家裡這位先生,自從三年前在香港初嘗「滿記甜品」後,就成了他魂牽夢縈的美味,「滿記甜品」台灣吃不到,芬蘭更不要想,不趁此時大吃特吃更待何時,結果就是:在上海的幾天裡,台式「鹿港小鎮」去了兩次,香港的「滿記甜品」也去了兩次,上海小吃卻一樣也沒吃到,人到了上海,卻莫名其妙的很港台,其實我們真的不是故意。

Shanghai

就這樣,我們在上海算是徹徹底底的做了一回不太上道的過客,離開上海時,倒也沒什麼感覺,只帶著一點點沒吃到上海點心的遺憾,就直直的、直直的,朝芬蘭飛去了。

Shanghai

本文上一篇:城市隨記(一):台北

* 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可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 加入北歐四季的噗浪,一起來閒聊。:)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这篇很值得玩味,尤其对于我这个在上海住了三年而今住在芬兰人人来说。很亲切,有点想念上海了。下次去上海尝尝生煎包子和蟹黄豆腐,还有黄酒吧,不知台北有没有。说到吃,要打不住了。谢谢分享!

嗨,北歐四季:
很喜歡妳部落格的內容與風格,常常過來潛水,知道妳也在噗文,方便告知妳的噗浪網址嗎?因為老進不去哩
祝好

CICI
也謝謝你的留言和分享! 會的,再有機會去上海,一定去吃點心!

Fiona
有看到我在另一篇留言的回覆嗎?
我的噗浪是
http://www.plurk.com/shaninordic
你的是什麼? 跟我說一下,我先加你應該就沒問題了吧?
不過今天噗浪正在掛點哦。

妳的記錄裡看到上海的尋常日子
比起旅遊手冊,是貼近在地的細節呢

我的婆家人都是上海人
家裡偶爾還聽得到上海話
自然也聽到很多老上海故事
說來好玩,我從沒去過上海,倒是吃了很多上海菜呢
希望有機會去走走,體驗一下在地的空氣和味道~

喜歡您文章的風格

Hello,
妳的上海隨記記讓我想起我自己印象中的上海,
如妳一樣,我對上海也是又愛又恨…
我的最愛,應是秋天在法租界的梧桐樹下散步,
最不喜歡的,就是很多人隨地吐痰插隊推擠等習慣,
也許就是恨多於愛,所以我才決定告別住了一年半的城市。
雖然回想起來,還是有未將上海瞧透的遺憾,
但也許當個過客,會比當居住者輕鬆吧我想…

Dear 四季
幾年前我也去了一次上海
但是印象不是很好
看到許多老社區
因為政府要做一些新的工程
把他們舊有的東西都痍平
這種速食的快速消滅~重新建構法
總我心中很不是滋味
不過我愛極了他們的居民
喜歡把衣服晾在天空上任何線上的做法
很有味道呀
和你分享一篇我寫的上海隨想
http://lifepoem.pixnet.net/blog/post/8961606

對上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真的很多很多…比我這輩子目前為止在其他地方所看到的人還要多

原來姐姐現在在上海呀…你真的很四海為家也

雲小小
很高興你喜歡…我想我就是不喜歡一般旅遊手冊的風格,寧可寫點不相關「旅遊」的瑣事,呵。

jack fann
謝謝!

Savi
我們對上海的喜歡和不喜歡還蠻相近的…:)

棋子
謝謝你的分享,我也覺得那個晾衣服的部分,實在是繞富趣味,真正讓我有趣的,也是上海的一些細節,不能光看景點,我是沒感覺的。

Giovanna
你也這麼覺得…所以看來不是我在芬蘭待太久…

小天使
早就回來了

中國人多就基本上每個沿海城市都是,廣州深圳的人流量,一樣也是多得嚇人呢…
但總的感覺好立體,有新的,也有老城區;有新穎的科技,有懷舊的文化;是個好有意思的地方來。
這是我對上海的感覺:http://azerodiscovery.wordpress.com/2009/05/25/%e4%b8%8a%e6%b5%b7%e8%a1%97%e5%b7%b7-%e8%88%8a%e4%ba%8b%e5%9b%9e%e6%86%b6/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