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ge-練習丹麥幸福哲學》讀後感 + 抽獎活動

幾週前收到三采文化的來信,邀請我推薦這本新書-《Hygge-練習丹麥幸福哲學》。曾經在丹麥住過快兩年的時光,我清楚地記得什麼是Hygge,對我而言,那是一種生活價值觀的日常實踐: 相信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讓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片刻,都溫馨美好。

Hygge在丹麥是人人朗朗上口的字,倒是這幾年,世界的確像是吹起一陣嚮往Hygge的風潮,光是芬蘭本地,這幾年也翻譯了好幾本名為Hygge的丹麥文書,本本都不同,但是都圍著Hygge打轉,也許,讓日常生活美好的嚮往與實踐,是這個越來越快速運轉、越來越難以掌握的世界中,人們開始最想真實把握的事?

hygge book cover

我翻了一下編輯寄來的書稿,翻到一頁看似簡單、卻讓我「怦然心動」的提案:

「角落」: 裝飾家中時,記得保留「充電空間」,這不是指手機或電腦使用的插座,而是讓自己和家人可以休憩的角落,這裡可給我們安全感,恢復活力。(第130頁)

看到的當下,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前一陣子三不五時覺得煩燥,除了工作忙碌之外,回到家的居家空間很小,加上六歲的孩子玩具和物品越來越多,客廳變成遊戲間,沙發上擺滿書和用品,完全沒有了一個自己的「角落」,我覺得沒辦法真正「休息到」,空間的侷促和生活的忙碌,逐漸累積成一種煩燥的情緒,像滾雪球一樣地不斷轉著。

有時候,真的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改變和實踐,心靈和生活品質就可以提升,哪怕只是為自己留出一方「角落」。

38

我想起另外一本去年在芬蘭紅了一陣子的書。那是一本教人緩慢生活的書,作者在其中讓我「怦然心動」的一句話大意好像是這樣的:

我們總是期盼著旅行,期盼著脫離日常,殊不知「日常」,才佔了我們生命最大的比重。也許我們不該嚮往著脫離日常,而是該讓日常的每一個細節,都更為美好。(這是我的詮釋和記憶,書中句子怎麼寫的,我早已忘了)。

但這樣的這句話,一直留在我心裡。

如果我們的生活,成為只盼望著旅行、盼望著放假,那麼佔了我們生命最大比重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失去了它的角色與意義。

也許正是這樣的體悟,讓Hygge的理念開始在世界流行起來,也讓越來越多人對它感興趣。

49

原本,在翻看全書之前,我以為作者只是到丹麥各處,去探訪不同人對Hygge的理念與實踐而已,真正翻閱此書時,才覺得很驚喜,因為這本書其實比我原本想像的還要豐富和多面向,不只是舉各式各樣的日常生活實踐範例,也同時對丹麥的文化,做了一些深入淺出的介紹,也許可以說,既可以輕輕鬆鬆地讀過,但也可以從中看到一些社會性的議題討論、丹麥文化的反射、甚至一些Hygge面臨的「挑戰」。

1011_16238

比方,書的一開始,就藉由對不同人的訪談,探討起Hygge文化價值觀的歷史因素,居然跟丹麥這個國家面積不斷縮小也脫不了關係。(p22)

書的最後部分,則提到Hygge的實踐,在同質性高的旅群中運作得最好,因此有時會讓人覺得內向與排外(p198)。這一段看得我點頭如搗蒜,跟我在丹麥居住的經驗吻合。

請別誤會,「排外」不見得是指種族歧視,而是我當時常覺得丹麥人太懂得在彼此之間製造溫馨快樂的氣氛,群體之間「自己人」相處地太融洽,反而就讓「外地人」不是那麼容易融入。然而他們那份Hygge精神,卻又正是最值得推廣與學習的一部分。凡事皆有兩面,無所謂好壞,只是需要了解。

39

對我而言,這本書還帶了了一份親切感,書前書後附上的各種Hygge字彙,和許多日常生活形容Hygge片刻的衍生字,都像是帶我重回了丹麥時光,念著念著,丹麥語的記憶也又回到我的舌尖。

我想,想看Hygge生活提案的朋友,書中確實可以找到很多實例,從家居佈置、到一年四季,無時無刻不是經營Hygge的好時機,甚至附上了幾個Hygge食譜、Hygge手工藝,讓人感受到Hygge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樂趣。

1011_16240

想了解丹麥文化的朋友,也會透過這本書而有些基本的認識。

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參加以下這個抽獎活動,到我的臉書上留言,告訴我「你會想做什麼,讓自己的日常生活更美好?」是每天睡前讀幾頁書,還是整理出自己的「角落」,還是固定慢跑? 分享你的Hygge片刻,或是此後的Hygge宣言,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喔!

獎品: Hygge -練習丹麥幸福哲學 新書一本

抽獎日期: 即日起至下周二晚上(4月11日)台灣時間午夜12點為止,五天的時間

抽獎辦法: 到北歐四季的臉書專頁上留言: 「你會想做什麼,讓自己的日常生活更美好?」

歡迎參加囉!

以下是更多書籍的內頁舉例,跟大家分享 (照片提供: 三采文化)

1011_16244

1011_16241

1011_16239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