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October, 2014

推薦好書: 預約。幸福溫度

兩三個月前,在大學弦樂團學妹的Facebook上看到<預約。幸福溫度>這本書出版時,我就很心動,「一本展現如何與兩歲到六歲的幼兒一起作菜的書」,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心動,因為它完全呼應我的觀念。我很認同,帶孩子做菜,真的可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 書的第一章,正好就讓人看見,廚房如何可以成為孩子的生活學習場域,既然自己也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進廚房,當然很好奇,另一位母親如何在生活中實踐。 基於好奇,我跑去網上翻閱目錄,看到裡頭居然有「尋找蒲公英–隨手可得的野菜」的章節,更讓我眼睛一亮! 「找到同好了!」我在心裡喊著,回想起今年春天帶孩子去採蒲公英葉和其它野菜回來入食的時光,並打從內心覺得開心,原來台灣也有媽媽這麼實行著! 書的第二章,藉由聯結節慶與自然,讓生活與傳統的智慧有機會藉由準備食物而走進孩子心裡。這樣的理念又與我不謀而合,於是對這本書更是心癢,好想看看在台灣的這位媽媽怎麼做。 又過了一陣子,在親子天下嚴選網站,看到這本書的幾篇書摘和圖片,那份字裡行間的真誠和溫柔,邊讀邊讓我覺得感動,於是決定請學妹幫忙,把這本書寄來讓我好好讀讀! (願望成真,感謝學妹!) 閱讀之後才發現,原來作者曾雅盈小姐,是諾瓦幼兒園的負責人之一,書中可愛的孩子們,應該也都是幼兒園的孩子,同時擁有餐飲與幼教背景的她,難怪可以將兩者結合的如此自然美好,將生活與美感教育的根,深紮廚房。 翻開書,感覺這真是本很美的書,生動自然又寫實的照片,讓人清楚地看見,年紀小小的孩子們,如何可以自然的參與買菜、洗米、洗碗、擦桌子、切菜、作菜、裝飾佈置的過程。 我一直相信,廚房就是最好的生活教室,讓孩子去觸摸食材,去嗅聞,去用手感受一切,就是最隨手可及的感官教育,而書中,也不斷地在強調這一點,總是願意放手鼓勵孩子嘗試。 每個年紀,都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肢體動作能力,這本書在我看來,正好也提供了一個「指南」,書的頭一章裡,每一篇都示範了某個年紀的小孩可以在廚房做的事,讓媽媽們參考。 兩歲有兩歲的廚房遊戲,三歲有三歲的能力,小孩絕對可以從幼年就參與廚務,甚至是廚房之外的許多事物,關鍵在於成人,願不願意換個角度、不怕麻煩地、想出適合的方式,讓孩子可以進入。 當孩子能參與廚房中的一點一滴時,自然也會對食物的接受度大增。 我記得阿雷一歲多時,有一段時間不太吃固態的青菜,後來他開始用木刀幫我切花菜、切紅椒,切著切著,菜就送入口中嘗了起來,還跟我說生的花菜很好吃! 雖然媽媽我自己其實不愛吃生花菜,然而聽他這麼說,我只回答: 「好吃就好,那你多吃點喔!」 於是一點一滴的,這些原本不打成泥就不吃的菜,全都變成他喜歡的菜餚,生的好吃,煮熟的也好吃,當時就讓我體認深刻: 讓孩子參與做菜、親手準備、親手觸摸,真的會讓孩子更有興趣嘗試,也讓孩子更不容易偏食。 我已經是個從小讓孩子在廚房玩的媽媽了,孩子也常幫我切菜、炒菜、揉麵團等等,僅管如此,翻閱書頁時,仍然讓我看到一些新的可能性,一些新的、我其實可以放手給孩子做更多的事。 有時候,我們不想讓孩子嘗試的理由,說穿了就是「怕麻煩」。 洗米怕孩子把米灑出來,算了,我洗就好。 擦桌子怕孩子擦不好,反而把碎粒擦到地上,算了,我擦就好。 洗碗怕孩子把水噴得到處都是,算了,我洗就好。 以上這些事我都做過,因為我也常常是個懶媽媽,累了只想趕快把飯做完,像是完成一個任務一樣。 的確,媽媽自己如果全包所有的事,真的是又快又好,可是孩子呢,是不是就因此少了一個動手的機會,少了嘗試的機會,甚至是,少了「擔負責任」的學習。 書中讓我看到,作者如何用心的,針對不同年紀的發展狀況,想出「辦法」讓孩子也可以參與。她說得好,「所有的事都可以套用一百分哲學,大人退後一點,小孩的分數就會拿多一點,孩子能力所及的事,就放手讓他們去完成。」(p.76) 把豆腐放在方盒裡切,豆腐不容易滑動,孩子就容易上手。 洗米,正好讓兩歲孩子從錯誤與嘗試中學習,水怎麼樣是太多,怎麼樣是太少,「讓孩子穿上小小圍裙,就算濺出水花也沒關係。」作者這麼寫著。 孩子還小無法拿著絲瓜刨皮? 那就把絲瓜平放,讓孩子一手拿著絲瓜,另一手刨,馬上就簡單多了。 於是,小小孩就有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從錯誤中學習、嘗試、不用擔心噴出來、也不用擔心做錯會被責罵,因為這些都是學習的一部分。 看著書中一個又一個的示範,讓我忍不住回想一些自己不夠有耐心的時刻,為了想趕快把飯做完而不讓孩子多嘗試的時刻。 其實廚房裡的每一件事,只要我們願意停下腳步,願意放慢一點點,多給孩子機會,就會找到方式,讓孩子在其中參與並成長。 我也喜歡作者總是在廚房中,對孩子說「試試看」、「可以呀」、「沒關係」、「想一想」的態度。我自己也常在想,該如何在教導孩子生活常規的同時,不要不小心阻擋他想嘗試的心,和想飛翔的想像翅膀。 也許,無論是在廚房,還是其它地方,我們都可以在「不是真正構成危險或危害的情況下」,學著少說一點「不可以」、「好危險」、「不要碰」…相反的,多說說「摸摸看」、「試試看」、「沒關係」? 也許,如此一來,孩子更有機會,成為勇於嘗試、勇於負責的人? 當然,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的規範與界限是必要的,只是很多時候,媽媽好像總是會不小心擔太多心,不小心為了怕「危險」而限制孩子,殊不知很多時候,「危險」可能正是孩子要去學習的功課。 畢竟,我們不可能為孩子擋下所有的危險,越是能讓他們實際的參與生活,觀察「危險」是什麼,反而可以讓他們的所謂的「危險」有正確的認知,將來更懂得讓自己免於危險之中。 我在書頁中翻著,真心欣賞作者文字與理念的溫柔。 不嘩眾取寵,不大聲張揚,卻溫柔的、腳踏實地的、細緻的、誠懇的,一點一滴的,把該做的事做好,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想。這樣的溫柔,從字裡行間、從對孩子們的態度與說的話語中,都感受得出來。 還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書末告訴大家,從前她也不是如此的,也曾經是不夠有耐心,少給孩子正面讚賞,總是急燥地想趕快把事情做完的媽媽,無法等待孩子探索的時間。如今的一切,是十多年來的不斷學習,然而一切,從來都不是太晚,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可以跨出這一步,就從現在開始。 如此坦承的自白,也給了我這個同樣做母親的許多信心。 我也不是完美的母親,哪怕已經算是很願意讓孩子在廚房裡嘗試的媽媽,也還是會做得不夠好,耐心不夠足,不夠溫柔。 然而,當我看見自己欣賞的作家,如李坤珊女士,和本書作者曾雅盈小姐,都在她們溫柔又充滿智慧的文字之餘,說「她們早些年也曾經做得不夠好」時,其實對讀者而言,是一種最直接的鼓勵,鼓勵我,每一個媽媽都是個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不用自責,只要自己願意,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機會,可以讓自己更好,也讓孩子更好。 看到書中「麵粉掉下來會像下雨一樣」的示範,我忍不住會心一笑,因為這是我們家也常有的場景。 兩三歲的阿雷,幫忙撖麵揉麵團時,做著做著就玩起「讓麵粉下雪」的遊戲,雪下到桌上、身上、褲子上、地上…孩子的想像力隨著麵粉飛揚,臉上的笑臉讓媽媽看見,麵粉就是此時最好的玩具,是真實的事物,是觸感與口感的旅行,也是美感的想像。 美感,貫串書的扉頁之中,最美的,就是那份從心出發的溫柔與實踐,真心分享推薦這本溫柔美麗的好書,給每一位想與孩子玩廚房遊戲的媽媽,裡頭不僅是廚房裡的生活美學教育示範,還有一份陪伴孩子成長的溫柔智慧,值得細細品味。 預約。幸福溫度 (博客來) 預約。幸福溫度 (讀冊)


森林教育,可以這麼簡單!

上周六,帶孩子去參加芬蘭過敏協會在我們城市的「地方協會」所舉辦的「森林活動日」,地點就在城市六個森林步道的其中一個。這個森林步道離我們家還不遠,三公里多而已,我們就騎車前往。 一個小時的活動,讓人既開心、又有收穫! 最大的收穫是讓我體會到,帶孩子認識森林,真的不難,有時候,只要換個角度、慢下腳步,跟孩子一起用手去碰觸,用耳朵去聽,用身體去感覺,森林與自然,就會一點一滴地走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