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ugust, 2014

育兒手記: 「媽媽,蝸牛教你要慢一點喔!」

有一陣子,常唸陳致元的繪本: 很慢很慢的蝸牛給孩子聽。 故事的大意,是一隻很慢很慢的蝸牛,想爬去葡萄樹上吃葡萄,結果被路過的水管蛇和大青蛙嘲笑,說它爬得太慢,等爬到時,葡萄早就被吃完了。結果,水管蛇和大青蛙急急忙忙衝去吃到的葡萄,因為還沒有成熟,既酸又硬,根本不好吃,反倒是蝸牛,雖然動作慢,爬到時只剩下一顆熟爛掉的葡萄,但是牠懂得往好處想,又會變通,熟爛掉的葡萄,被牠和毛毛蟲一起變成好美味的葡萄醬,還可以做出樹葉葡萄醬三明治呢! 孩子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情節生動,畫面活潑。媽媽我也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總是把我的孩子逗得呵呵笑,更重要的是,小小的故事裡有大大的哲理,更是給了急性子的我最好的提醒: 很多事,慢一點,結果更好。 因為未成熟的葡萄,即使強採也不會美味。 有一天,因著這個故事,我們母子有了這麼一段對話: 「媽媽,我要葡萄乾,我要,我要— 我馬上要!」 「阿雷,你看媽媽正在準備餐具,你不要急,媽媽很快就會拿給你,你記得那隻蝸牛嗎? 蝸牛教你要慢一點,好嗎?」 「好。」小孩馬上溫順下來。 接著,因為孩子感冒,我給他加一點可以溫熱身體的中藥粉在湯飯裡和著吃,以前對中藥粉並不排斥的他,這回硬是不肯,我也急了,沒耐性的本性跳出來,正要發作之際,轉念提醒自己,聲調馬上跟著放柔,對他說: 「那你先喝湯,待會想要的話,再加中藥,好嗎?」 孩子也跟著軟化,「好!」隨即再補上一句: 「媽媽,妳不要急嘛,蝸牛教妳要慢慢來,好不好?」 「好。」我忍不住大笑。 蝸牛,開始成了我們家的耐心導師,感謝陳致元先生的好作品,也讓我回想起這三年來的育兒歷程。 做為一個兩三歲孩子的媽,和當小嬰兒的媽,心情真的不一樣。 孩子不到一歲時,光是天天看著他的成長就已經滿足,總是一直用手機、相機、攝影機,試圖補捉那每一個不會重來的歷史性時刻; 到了兩歲多,各種機子仍常不離手,不同的是,隨著孩子越來越獨立,做媽的反倒不再那麼輕易滿足,對他的要求也越來越多。 開始會要求他體諒媽媽、不要一直搞破壞; 開始會跟他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要碰; 會在又累又失去耐心的情況下,忍不住吼那個調皮搗蛋、「不聽話」的他; 會要求他更「獨立」一點,好讓媽媽有更多自己的時間。 兩三歲的孩子,更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有叛逆心,活動力也更強,不再是牙牙學語,爬爬學走的年紀,而是講話沒事要反對你一下,跑跑跳跳衝撞力強,不小心就可能破壞東西的年紀。 此外,因為語言和認知能力已經進展到不錯的階段,有時候做媽的,會不自覺地「要求」他太多,檢討自己的同時,也同時驚覺: 是不是有時候我會忘記,一個看似各方面都越來越能獨立行動的小人兒,其實還是個小小孩? 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情緒? 是不是有時候,為了自己的時間表安排,我會不由自主地太心急,催促他快一點快一點? 是不是有時候我忘了,小小孩其實還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緒,鬧脾氣的時候也不一定說得清楚為什麼,有時,他只是累了、想睡了? 是不是正因為這年紀的孩子,聽得懂很多,也會說很多,因此,偶爾會「高估」他的心智成熟度,給他「不夠合理」的要求? 而我自己,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他的成長,多了一些習慣性的理所當然,少了一些與他站在同樣高度的體諒與理解? 越來越覺得,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其實最需要教養的,是自己。孩子就像一面鏡子,不斷反映出自己做為一個母親,不足的一面,藏都藏不住。 有個朋友戲稱: 「孩子是我們的照妖鏡」,真的,我再贊同也不過。 養育孩子的過程,真的把我沒耐心,心急、脾氣不夠溫和的這些缺點,全都照得一清二楚。 孩子上幼兒園、媽媽開始有自己的時間後,我也不知不覺地恢復某種「有效率」的思考方式,哪怕人還沒開始正式工作,思惟和速度已經回復那個步調,常常不小心忘了,那些與孩子全心共處時,可以擁有的單純快樂。 而孩子,無論是否才剛被媽媽責備,無論媽媽有沒有時間陪伴他,面對媽媽,他永遠是最開心的笑臉、最無保留的擁抱,哪怕媽媽剛才兇過他,過一會他就忘了,仍朝著媽媽飛奔而來,摟著媽媽,又親又抱。 反省的同時,我正好在芬蘭提倡「緩慢教養」的團體臉書專頁上,讀到一段感動我的話: 「在現今的世界裡,我們成人總是習慣要有效率的運用時間, 因此當日常生活的時間表必須按時往前推進時,孩子的慢吞吞有時會讓我們不耐煩。 然而,緩慢,也可以是無價珍寶。 孩子才最能教導父母,活在當下的藝術。 他們會在自然中,專注地投入微小的新奇事物, 他們會在遊戲中,完全忘記時間的存在意義。 當父母走進孩子的世界,慢下腳步就會成為最自然的事, 隨之而來的是許多在無止盡的忙碌中,不會有機會體會的珍貴時刻。」(註一) 這段話,再次點醒了我: 在追求自我實現之時,也該重新找到與孩子相處的角度,要學著將心比心,常提醒自己,他還只是個孩子,規矩和生活常規要教,然而最重要的教,是父母自身日復一日的行為示範,真正要做得更好的,其實是我自己。 我決定,重新體會與孩子共處的單純歡喜,在每一天的育兒忙碌和快失去耐心前,提醒自己蹲下來握著孩子的手,看著他單純閃亮的眼睛,再一次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哪怕是要指正他的行為,也可以用更溫和的方式。而且,最簡單自然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做好的示範。 想教孩子不要太性急嗎? 自己先學學做一隻蝸牛吧! 註一: 原文來自芬蘭兒童教育與諮詢協會(Suomen […]


【自然手記】那天,我聽見魯冰花的聲音

離我們的住所大約六公里處,有一個大湖,每年夏天,我們一定沿著湖騎一周,二十幾公里,因為繞湖一周,本身就是件好玩又有趣的事。 那天,我與老公又騎車繞湖一周,半路上,他突然停下來說: 「你聽!」 我側耳傾聽,車聲、蟲鳴鳥叫聲、風聲… 到底要聽什麼? 「魯冰花的聲音啊!」他說,「魯冰花的豆莢,此時正在慢慢打開,讓種子蹦出來。」 我再聽,隱約果然聽到一點類似「豆莢打開」的聲音,卻又不太清楚。 「馬路對面有一片魯冰花,你要不要直接走近一點聽?」他說。 我走過去,站在魯冰花的面前,眼睛閉上,這才清晰地聽見,「劈啪劈啪」的聲音,果真傳入耳中,像是自然中的爆米花! (上圖: 花已謝、結了莢的魯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