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December, 2006

遊戲裡的人生

都說人生如戲 ,其實遊戲中也可窺見人生。


芬蘭耶誕:設計櫥窗

今年的芬蘭,看來是沒有真正的白色耶誕了。 沒有白色耶誕,只好上街欣賞另一種,紫藍色耶誕。設計櫥窗與天色一起,融合出一份紫藍色朦朧情調,也稍稍彌補了等不到白雪的惆悵。我的紫藍色風景: Marimekko的櫥窗風景 Iittala的耶誕擺飾一角 Artek(由大師Alvar Aalto與第一任妻子Aino Aalto共同在1935年成立的設計名店) 的設計櫥窗 下圖是另一種懷舊之美: 咖啡廳的櫥窗風景 百貨公司Stockmann街角的耶誕櫥窗,每年都會吸引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參觀,已經成了耶誕傳統的一部分。 另一面百貨櫥窗,望著櫥窗,讓人思念起白色耶誕了。 書店的設計櫥窗,沒有什麼比在耶誕時,讀幾本好書,要溫馨入味吧。 最後,再用Iittala的簡單乾淨的櫥窗,祝各位有個美好的耶誕~ Mukavaa Joulua! 註: 1, 歡迎前去觀賞相簿「芬蘭耶誕櫥窗」。 2, 我在相簿放了24張相片,剛好像是從1數到24,給在耶誕節前來拜訪的朋友,一份特別的祝福。 3, 聽說英國店面的擺設設計一向很棒,想必耶誕櫥窗一定很有看頭,如果有朋友在自己網站上放了英國耶誕櫥窗街道等相片,還請來通知一下,很想一瞧呢~


芬蘭流行什麼? PMMP~~

現在芬蘭流行什麼? 以音樂來說,莫過於PMMP了! 原本,是特別找來跟想聽芬蘭流行音樂的網友分享的團體,現在自己越聽越喜歡,乾脆放上來共享! 沒有什麼,比直接聽音樂,更好的介紹了吧?! 她們最紅的一首歌:Henkilökohtaisesti. 她們的個人網站: www.pmmp.fi 其實,我一向比較喜歡芬蘭的搖滾、Techno、民族、和一些把各種音樂元素組合起來的音樂,比較少聽略為抒情、又用芬蘭文唱的流行歌,不過這首歌真的蠻好聽的,而且,很有芬蘭的味道,讓我聯想到曾經介紹過的那幅畫: 「受傷的天使」。 關於她們的介紹,或是歌詞,我有空時再補上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 我知道這裡有一些喜歡芬蘭音樂的朋友,先在這裡給大家回味一下之前寫過的文章,點連結可以去看文章介紹,想馬上聽音樂的,就先點Youtube的video連結吧~ 舊文回味 + 音樂共賞: Apocalyptica- 生命低處的吶喊 —這是最適合寒冬聽的音樂,想一個人在路上奔馳時聽的音樂,在白雪極地森林裡聽的音樂。 Don Johnson Big Band – 喃喃節拍,五彩音符 —赫爾辛基最受歡迎的團體之一,音樂混合各種風格,主唱Tommy Lindgren,既勇於創作自我風格,又充滿人道精神,最近剛被選為芬蘭的多元文化族群關係親善大使,他真的是我的偶像。 其中One MC and One Delay,是讓他們大紅的第一首歌,hip hop、繞舌,不過他們的曲風其實很多元,這只是其中一首,Video也蠻好玩的,強力推薦! 由芬蘭最受歡迎的幾個搖滾團體:Apocalyptica+HIM+Rasmus共同創作的歌,推薦給新來的朋友,這首歌真是好聽,video也真的好看,強力強力推薦~~~ 可參考Lordi – 賀芬蘭另類贏家,妖怪樂團,反應兩極化,有人很愛,有人看了很怕~ 可參考今年得到歐洲歌唱大賽冠軍的Hard Rock Hallelujah: 可別小看芬蘭音樂,這些西貝流士的後代,除了在古典音樂上成就非凡外,其搖滾音樂近年來更是風糜全歐,很多樂團不斷上全歐洲的排行榜單,非常鮮明的現代芬蘭風格,別人怎麼也學不來~ : ) 除了以上幾個寫過的團體之外,還有很多還沒時間寫出的,關於芬蘭音樂與芬蘭人的想法和體會,有空再來詳談,現在不想寫字,只想聽歌。 有聽歌的,歡迎來分享心得啊~:D


我的網路寫作(一):電子報

在辦十萬訪客送小禮的時候,心想結束後該來寫一篇「破十萬」感言以謝訪客,然而要談我的部落寫作,不能不先倒帶,從電子報與PC Home個人新聞台說起。所以,這篇文章,算是版主自己到了歲末年初,開始回味當年的嘮叨「特刊」,因為沒有特別的閱讀價值,所以叫做特刊,也許放個兩天 自己過過癮後就收起來也說不定,專程來看北歐設計、芬蘭文化等「主題」文章的朋友,還請再等等了。: ) 時光倒帶回2001年,還是2000年? 坦白說已經忘記確切的時間,當初辦的魅力報也早已消失無蹤無處查考,當時無意間在網路上發現網路辦報的前驅之一: 米姬夏普電子報,看得很過癮之餘,也忍不住想,我是不是也該來辦個報? 當時的我,正在為畢業論文苦思趕工中,坦白說真不是個辦報的好時機,可是,在北歐留學、流浪、玩耍、晃盪多年,好不容易在最後一年總算買了筆記型電腦、宿舍裡也有網路可以無限使用,此時不寫,更待何時? 不然,多年來的搬遷、想法、與感受,已經開始隨著時間不斷遺忘啊。 於是,在論文已經趕到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我開始了我的第一份魅力電子報,記錄北歐星空下的。。心情與生活。一如我一直以來的怪習慣:越忙,越要做點其它的事。 還記得很清楚當時的心情:辦報的第一天,我查看了好幾回,有沒有人來訂報,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在網路上,一個人,對世界發聲,看人數從1(我自己),變成3(加另外兩個人),再變成7,都會讓我手足舞蹈。 慢慢地,人數逐漸增多,有一回很幸運地被推薦為好報,突然就出現了700多個人訂報,當時的魅力報有這樣的機制,可以讓網友一次訂閱當期被推薦的所有電子 報,之後再慢慢刪除不想看的報,讓我意外的是,這700多個人,在一週的熱潮過後,竟然很少人退報,就這樣一直維持著700-800的數字,直到結束。 對我來說,辦報不止是心情記事,也是網路平台的實驗,所以,我從魅力報出發,繼續同步在Yahoo奇摩、章魚台、Gigigaga發報,玩得不亦樂乎。 魅力報是我的主報,大多數的網友交流也都在那裡。 Yahoo奇摩因為是入口網站的關係,較易吸取人氣,介面也很乾淨清爽,在一次被選為好報之後,果然又吸引了上千個人訂閱,讓我嚇一大跳,雖然,因為沒有留言機制,我從來不知道他們是誰。 Gigigaga的介面,我算是最喜歡的了,從2001玩到2003,2003年某天搜尋電子報的北歐報,發現另外一個北歐報鄰居,正好就是北歐櫥窗電子報。 章魚台,我灌溉不多,訂閱人數也最少,印象中大約是60-70個,為了讓這些讀友能看報,我還是固定前去,貼一貼弄一弄按個鍵發出去,同樣的內容,同時發好幾個報台,其實還不會花太多時間。 那一陣子,除了自己辦報外,也訂閱一些別人的報,除了上述的米姬報之外,現在腦海裡還有印象的,應該是草莓與cody曾經一起辦的報,雖然我並不認識他們,但是喜歡那一份報裡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好文章,非常好看。 這幾個報台,和報台的讀者,就這樣陪伴著我,從北歐,回到台灣,再從台灣,回到北歐。 直到被我遺忘。 再次移居北歐後不久,我就逐漸地,減少了發報頻率,最後一次發報,應該是2004年5月左右,丹麥王儲剛娶了瑪麗王妃的時候,為什麼會減少發報頻率呢?不是我不再寫作,而是我移情別戀,在PC Home的個人新聞台上,找到更多的樂趣,這該是另一篇記錄了。 當時一直想著,應該去通知電子報讀者,改到明日報個人新聞台閱讀,不過一時又捨不得馬上把報停掉,因為那記錄了一段特殊的歲月,很多事大概就是一念之差, 該行動又還未行動時,現實生活的搬遷就讓我把這回事忘得一乾二淨,到現在報紙已經找不到了,覺得對當初訂報的朋友,有著一份歉疚。 2004年底,我巧遇了幾個台灣來的交換學生,當他們告訴我,一直在看我的報,從電子報,自己找到個人新聞台,再到。。網誌?(當時這個網誌應該是剛誕生 不久)。真是讓我驚訝又慚愧,驚訝他們自己怎麼找到個人新聞台,也慚愧老是愛搬家的自己,完全忘記通知電子報讀者這回事,當然也有一絲,尷尬中的感動。 因著電子報,也讓我在台灣時,有緣與一位嫁給丹麥人的台灣人相會,我們夫妻檔還一起去吃了頓飯,儘管我現在已經找不到她了,還是很開心,曾有一段這樣的因緣。 前兩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網搜尋我的舊報,果然,在這個部落格當道的時代,電子報幾乎都消失了,不然就是已經以新的平台呈現。 我的主報魅力報,早已不見(泣); Gigigaga好像已經變成智邦電子報,讀者已經散了; 章魚台在哪裡,我自己都忘了; 至於奇摩電子報,竟然還存在!也還有近千的讀者尚未退報。 雖然我懷疑,電子報是不是真的還能用,真的還有人在看電子報嗎?也許都只是跟我一樣,email掛在上面,沒有取消掉的痕跡吧。倒是我這個慚愧的報主,大概需要一點勇氣,才能再發出一封「對不起久違了,我目前不會再發報,請轉往部落格」的啟事。 Anyway,我知道這裡曾經有過一些讀者,是從電子報自己找到個人新聞台,又再繼續跟過來網誌的,雖然不知道這些讀者,現在還在不在,仍想在我寫PC Home個人新聞台的故事之前,先對你們說一聲:謝謝一路來的陪伴,也在慶賀我的部落格十萬人次之餘,紀念那一路陪我走過的,電子報。 照片:為紀念從前,放上一張舊照,這是丹麥節慶裡,笑得很燦爛的挪威小女孩,相片有點模糊,因為是一般相片的翻拍,那個年代,我沒有數位相機 🙂


極簡,在黑暗十二月

今年的北歐十二月,特別的黑暗。 全球升溫,灰暗的晚秋無盡延長,早該出現的白雪不見蹤影。 北方拉普蘭的滑雪勝地,不得不仰賴人造雪;而南方首都的花兒,竟已開始準備春天的苞芽;該南飛的侯鳥不南飛,誤以為春天已經到來,大自然的時序完全混亂,而極地北歐異常的暖冬,讓空氣中也浮出一份難以言喻的隱憂與灰茫。 全文請到這裡閱讀


芬蘭廳的設計精神

喜歡北歐設計的人,應該對Alvar Aalto不陌生。他設計了二十世紀的Iittala經典:湖泊花瓶,而這以芬蘭湖泊形狀為靈感所設計的花瓶,不僅是設計史上的經典,也讓芬蘭名揚世界 (註一)。Alvar Aalto身為舉世聞名的建築師與設計師,是北歐小國芬蘭歷史上的驕傲。他在赫爾辛基市中心留下的地標「芬蘭廳」(Finlandia Hall),除了對芬蘭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之外,也讓人得以一窺大師的設計精神與建築理念,就如同許多美好的事物一樣,動人的不只是自身,還有那背後的思考 與時代意義。 【代表時代精神的芬蘭廳】 冬天的芬蘭廳,最能讓人感受芬蘭精神,芬蘭人一直在嚴冬中求生、在嚴冬中抵禦外侮,在嚴冬中慶祝獨立。看那被枯木圍繞,在冰雪中屹立的芬蘭樓,彷彿也讓人感覺到,芬蘭人在逆境中撐過難關堅持到底的意志力,那芬蘭人獨特的「sisu」。 話說當年,十九世紀初沙皇剛統治芬蘭時,在城市的中心設計了著名的白教堂與兩旁新古典主義的典雅建築,不僅象徵帝國的榮耀,也為赫爾辛基留下一座美麗的廣場及地標。 當Alvar Aalto開始設計芬蘭樓時,他強調,1917年獨立的芬蘭,應該要有個象徵獨立的新市中心廣場,及建築規畫,於是他充滿理想地開始設計,並提出「自由之道」的規劃。 僅管因為諸多因素,許多當初他心目中的理想,包括「自由之道」,如今都仍未實現,至少,在他於1976年闔上雙眼,離開人世之前,得以親眼看見,這 從外觀到內部的每一個細節,都由他親自設計完成的芬蘭廳。我一直覺得,芬蘭廳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充滿象徵意義,它與芬蘭國家博物館,隔街相望,當國家博物 館的設計,象徵著芬蘭人尋找民族之根的努力時,現代的芬蘭樓,則讓人看見小國在世界發光的設計精神。兩個完全不同形式的建築,隔著對街相互呼應著不同時代 的芬蘭 精神,並為赫爾辛基充滿各種時期的歷史建築景觀,留下一筆現代的印記,因而當我從芬蘭樓內部的一扇大窗,看到整棟國家博物館時,忍不住會心一笑。 【保護樹的自由波浪】 芬蘭廳最初建造的用途是用作音樂廳,若從空中觀之,建築本身就像是一座鋼琴,而建築內部的空間動線和建築裝飾也予人音樂流動般的感受,訪客可以清楚地看到牆面有如黑白琴鍵,就連洗手間也不例外,想必這樣的設計,讓音樂愛好者上洗手間時,也多了一份愉悅的感受。 我曾經因為不同的原因來過幾次芬蘭廳,為了聽音樂會而來,也為工作上需要前來開會,在芬蘭廳用作會議廳的那一翼,可以明顯地看到它的牆面並非直線 型,而是波浪型,用意除了是要打破直線型牆面的呆板外,更讓人感動的,是大師的另一個動機:他想保留地景上的幾棵樹,們的芬蘭廳就有了今天的面貌,因為大 師不想破壞樹的原貌! 這一點讓人深刻體會,建築景觀尊重自然並保持和諧的意涵,僅管芬蘭新生代的建築或設計師常說,他們想擺脫大師榮耀的「陰影」,走出自己的路,我仍然 清楚地看到,這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精神,從到新生代的設計師,始終如一。體會了這一點之後,再看這立於芬蘭廳波浪型的牆面邊的樹,就有了另一份感動。 而Alvar Aalto花瓶裡呈現的自由波浪,在他的建築中也常可清楚看見,他曾在許多建築及展場的設計作品中使用波浪,在芬蘭樓裡自然也可以看見波型的設計,然而也 許較不常為國外人士所知的是,Alvar Aalto的姓「Aalto」,在芬蘭文裡的意思,其實也正是波浪呢。 【與人互動的建築細節】 對於Alvar Aalto來說,他所有的傢俱和雕塑,其實都是建築的一部分,也因建築而生(註二),從芬蘭廳裡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細節,他設計了所有的牆壁、門把、燈飾, 扶手,而他在 設計時,也指定的很清楚,什麼地方該配什麼傢俱,每一張椅子、每一盞燈,該要放在哪裡。他也堅持扶手要用皮質,因為這樣才能給人一種溫暖的感受,對他而 言,人是主角,建築與傢俱都因人而存在,這也是他的設計與建築,總帶著人性化和諧與溫暖的原因。 我在芬蘭廳裡專注的欣賞,在這設計給人的建築中行步遊移,在建築外觀繞了一圈又一圈,怎麼也不覺得膩,看他所設計的傢俱,如何與空間呼應,看建築,如何與環境和諧共存,看細節中的每一分人性用心,建築在這裡彷彿是「活著」的,與人從心靈上互動。 【失誤中的經典】 僅管人們讚賞芬蘭樓,說它是大師建築設計生涯功力的累積,不可不提的是,這一棟具有紀念性質的建築,也同時記錄下經典大師的設計「失誤」。 第一個失誤,是芬蘭樓牆面的材質。Alvar Aalto將白色的大理石與黑色的花崗岩,結合在芬蘭樓裡,因為大理石與地中海地區的文化相呼應,而Alvar Aalto一直想將這樣的文化介紹給芬蘭,可惜這材質並不適合芬蘭的氣候,芬蘭樓完成不到十年的期間裡,外牆的材質就出了問題,表面開始彎曲,好不容易全 部換新在1998年整修完成後,現在不到十年,又開始有彎曲的跡象,可說十分讓人頭痛。 第二個失誤,則是在於音樂廳的音響設計上。Alvar Aalto將音樂廳頂端挑高,想製造有如挑高教堂裡的那種美好音效,可惜他的實驗並怎麼不成功,建築本身視覺上是美麗的,但是音響效果真的不怎麼樣,最後 不得不把音樂廳的地毯拿走,並填住天花板頂的一些空隙,才略為改善。 僅管這些都是這棟傑出建築裡的「失誤」,然而我卻覺得,這樣的「失誤」,一點也不減少芬蘭廳的設計魅力,甚至因為更讓人看見,大師的人性與理念:他 願意在這 濃縮一生創作精華的作品中,繼續勇於嘗試實驗,哪怕是錯誤,也讓人對這麼一個,敢於走在時代前端、不斷創新冒險的建築師Alvar Aalto,肅然起敬。 許多人,不論在創作中,還是在人生的路上,都害怕出錯,總希望能搜集到最好的建議,一次就做對,我前一陣子正好看到一本教人不要犯錯的書,坦白說我 一點都不同意,相反的,就是要犯錯,才會學習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別人的忠告也許很受用,然而總想一次就做對,就只會是表面上的成功,長期而言,會讓人 怯於冒險,無法進步。「避免犯錯」,也許是急功近利的文化特質,很快可以看到好的成果,卻不會有創意與實力的真實累積。 Alvar Aalto曾說,「建築無法拯救這個世界,但是可以做為一個好的典範。」(註二)僅管他在說這句話時,想強調的是建築之於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與意義,對我 來說,看著這 世界級的大師,在赫爾辛基的市中心,留下他的設計精華與錯誤,就已經是一個好典範了。如果連大師都有無法更改的錯誤長留人間,那我們又怕什麼呢?僅管勇敢 去創新、嘗試、創造吧,這是芬蘭樓在其精彩人性的建築與設計之餘,帶給我的,最動人啟示。 […]


當芬蘭遇上日本:自然

「芬蘭人有如存在於自然之中;對中西歐的人來說,自然主要是景觀;而日本人觀念中的自然,則同時包括這兩個層面。」 這是在芬蘭設計品牌Marimekko工作了三十年、也在芬蘭住了三十年的日本設計師Fujiwo Ishimoto,在被問及芬蘭人與日本人心目中的自然有何異同時,所提出來的比較。 上圖:Fujiwo Ishimoto為Marimekko所設計的織布,名為lepo的系列,同一系列不同顏色。來源:Marimekko 我完全可以理解這句話的前半部: 的確,芬蘭人不只是愛好自然,芬蘭人是根本就離不開自然,自古至今從物質、心理、到精神上,芬蘭人皆仰賴自然而活,哪怕今日芬蘭在科技發展上是現代化的國家,深入去了解芬蘭人就可以感覺得到,這裡的人骨子裡完全是自然的一部分,甚至常帶著些原始味。 而這句話的後半部,讓我莫名地聯想到禪花園與盆栽,通日本文化的朋友相信可以有更多的解讀,對於日本,我了解不多,只是越來越喜歡日本文化中呈現出的美感,也經常在其中看到一些與芬蘭相近的質素,卻又不完全相同。 好幾次,我在Marimekko眾設計師的織布中,不自覺地認出Fujiwo Ishimoto的作品,也許是他的用色,他使用的花色與形狀,還有織布呈現出的味道與質感。 與不少芬蘭的設計師類似,他的靈感取自自然,並深受四季變換的影響,然而他的作品,彷彿又多了一份特有的纖細。我常在想,那份纖細,也許正來自日本? 他在Marimekko對旗下設計師的訪談與介紹中說,他相信某種看的方式,在小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他記得自己小時候躺在草地上,觀看景觀與天空的經驗,許多影像在當時,就已經潛移默化地留在心底,日後轉變為織布上圖案的靈感泉源,比方上圖的Lepo系列,就是個例子。他也說,他對美的感知及心目中的自然印象,皆來自日本。 (上圖:由左至右分別為ostjakki系列、paratiisi系列、puutarhakutsut系列。來源:Marimekko) 一個民族的自然與美學觀,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事,還是就先在這裡欣賞這麼個,設計美感很日本的設計師,在很芬蘭的Marimekko品牌裡的設計吧,也許也算是窺到了,兩個不同文化在美感精神上呼應的一個小角? 註:圖片與訪談資料來源自Marimekko


十萬訪客,送耶誕問候

耶誕將至,北歐四季透明筆記的訪客記錄,也正好悄悄地朝十萬靠近。 這是個適合為這個網站留下紀念的時刻,踩到十萬的訪客,請不要猶豫的舉手,舊雨新知老友潛水客都歡迎,我會從芬蘭這裡,寄上一份耶誕的小小祝福給你。 至於寄什麼,就暫時保留,給踩到歷史性時刻的幸運得主,一個小小的驚喜。猶記在明日報時期,常與網友們在各自的台上,玩踩數字的遊戲,好不熱鬧,到了無名小站,就沒再玩過,這會十萬紀錄就要來到,僅管明知無名的計數器不準,還是想作個留念。 如果耶誕前還沒踩到的話,就延後當作是新年的祝福,耶誕節前郵件運送特別慢,對歐盟外的國家來說,也許收到的時候,真的就是新年也說不定,anyway,都好。 所以,想收到來自耶誕老人國度的耶誕小禮嗎? 請注意數字囉^^ 如果沒有人舉手,那我就,把小禮留給自己啦! :p 註: 1, 無名的計數器目前對非金卡會員,每天停擺至少五、六個小時,據我所知好像每天台灣時間晚上八點到凌晨不知道幾點之間計數器都不會動,提供大家作個參考。 2, 鄰近十萬的數字也歡迎留言,萬一是我自己很高興的踩到十萬,那麼旁邊最接近的那個數字就有機會囉 ^_^ 3, 踩到的朋友如果方便的話,請將頁面存起來寄給我留念,謝啦~ 相片: 在雪地上吃向日葵花子的punatulkku(芬蘭文),先用這張小照祝大家平安快樂~


當芬蘭遇上日本:食篇

人們常說,芬蘭是北歐的日本,兩個國家在一些層面有隱約呼應之處,今天我正好去圖書館借了這本「芬蘭-日本食譜」(Finnish-Japanese kitchenary),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食事,有何異同。這本書很有趣,是兩個文化之間的食譜對話,分別由一個芬蘭主廚、和一個日本主廚,合著而成。 他們挑選25種食材,各自針對每種食材作一份食譜,於是讀者就有了50份日本+芬蘭的食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mix-match出「芬蘭-日本」式菜 餚,蠻新鮮的! 以莓子為例,芬蘭是世界上盛產森林野莓最多的國家,而我從居住日本北海道的網友那裡發現,當地的氣候也可在花園裡種植莓子,於是,兩位廚師分別以莓子為原料,依據自己民族的食材特色創作食譜。


女性平權、環保、與移民的芬蘭獨立日

今年的芬蘭獨立紀念日裡,我看見幾個,值得記錄的東西:環保、女性平權、與移民。 (攝影:MIKA RANTA / 赫爾辛基日報,正在等待受邀來賓的總統夫婦)